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孙贤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袁柳庄善于观人相貌,判断吉凶祸福,非常灵验。朝廷某官,携带一幼子来求相命,袁柳庄仔细观察,判断小孩,决定夭折,某官为甚为忧虑。
按:自古以来,由于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因为能施于物命,获得生全者,上天必以赐以寿命,这是自然的道理。
不仅如此,倘若人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已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也能戒杀放生,便能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推及而说,凡有所求,无不如愿以偿,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也如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说的“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努力相互告诉,辗转劝说周遭亲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
而且一般的善事,虽然也可以匡正大意,改变命运,但必须等待机缘,必须遇上机会才能有所作为。比如说复合别人离异的夫妇,找回别人失散的骨肉,归还别人贵失的钱财,拯救别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这些都不是常常可以有的事情,未必我们能遇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然而已,绝对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续去做的机会。
所以当一个人身患重病,遭遇急难的时候,自己立下誓愿,愿意广行善事,弥补罪业,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当时的发心并非不恳切,但却苦于没有机会碰上适当因缘,而只是苦苦等待,磋砣命光,徒有善愿却无法着手进行实现,如此怎么能够求得除病消灾延寿免难的种种感应呢?
如此看来,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所以说,放生功德最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