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全文网
标题

佛教其实并不承认前生后世是真实存在的

来源:了凡四训全文网作者:时间:2023-05-26 16:07:24
佛教其实并不承认前生后世是真实存在的佛教不承认前世今生是实有佛教中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有人聊到“前世之我”和“今世之我”,喜欢举“去年之我”和“今年之我”相类比,这种类比虽然可以,却不确切。
佛教其实并不承认前生后世是真实存在的

佛教不承认前世今生是实有

佛教中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有人聊到“前世之我”和“今世之我”,喜欢举“去年之我”和“今年之我”相类比,这种类比虽然可以,却不确切。因为从去年到今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这辈子和下辈子,则有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横亘其中。因此,倒不如“梦中之我”和“醒来之我”更贴切。

比如,梦中的一位母亲,在水流湍急的河上,她怀里的孩子突然掉下去了,她顿时心下大恸,悲伤难抑。悲痛中醒来,发现孩子安恬地熟睡在身边,梦中那些并未真实发生。这就是前世和后世的关系。

从梦中到醒来,前后两个世界是接续不上的,彼彼独立的。但有一样东西,贯通了这两个世界,即这位母亲和她悲伤惊吓的心。她猝然惊觉,额头上依然渗出汗滴,心依然在狂跳不已。并不因为换了世界而顿时消失。这就是业力的作用。

业力之所以存在,需要一个载体。载体就是在梦中的世界她以为自己是真实存在、恒常不变的,这种执著心叫做“我执”。

没有人醒来后还把梦中的状况当真,只有一种例外,就是患了病,每次做梦都梦到同样的场景。

有时候,精神紧张,记挂某事太深,念念不忘地睡着,梦里依然为之焦虑,这就是业力强大的表现。所以说习气力量的强大会从这辈子带到下辈子,并不是说下辈子还有你的存在,而是说你离开之后,依然有你的影响。所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一块石头投入水面沉下去了,波纹还要好久才散开。

常人惯于往往把前一件事的喜怒哀乐迁移到后一件事上。

孔子称赞颜子“不迁怒,不贰过”,就是说他有很高的修养,可以不把不好的情绪从一件事带到另一件事上。

我们在区分前一件事、后一件事的时候,是在使用“时间”的观念。时间、空间、数量等等,通过日复一日接连不断的串习,根深蒂固地印在了心里。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上辈子的我和下辈子的我还是不是同一个人?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去海市蜃楼是开车更快还是坐船更快?

怎么回答,都不会对。

从佛教学术的角度上解释,时间、空间、数量,是“心不相应行法”,它们和心识的作用没有关系。可以粗率地理解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们并非客观,并非恒常。

它们之所以出现,仍然要依赖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惟。所以,虽然与心不相应,这些法依然是“有为法”。

“上辈子”、“下辈子”这些观念的产生,就源于对“时间”的“不正知”。不惟前生今生是颠倒妄想,连“我”都是颠倒妄想。“我”,只是五蕴和合的假有。

佛陀是这么认为的:一旦远离了感知、理解、思惟这些,过去和未来的概念也将随之而消散,不复存在。没有运动,也没有静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没有相同,也没有不同。那里是“无为法”的地盘,在那里,没有上辈子,没有下辈子,没有去,没有来,没有生起,没有寂灭,如如不动。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如果没有具备放生的条件, 如果没有具备放生的条件,

如果没有条件放生。可以用以下这些方式替代放生,...

如果那案板上的生灵会说话 如果那案板上的生灵会说话

我们让一个众生遭受性命被剥夺之苦,这种痛苦迟早...

如果你是一只螃蟹…… 如果你是一只螃蟹……

 如果你是一只螃蟹,更准确地说,一只即将被卖到...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答:听...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

如果没有条件放生。可以用以下这些方式替代放生,...

最新文章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报将...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

佛教:礼敬诸佛原是菩萨所修?其实修福报无关菩萨...

佛教:想要福缘深厚,生活 佛教:想要福缘深厚,生活

佛教:想要福缘深厚,生活中要常做这四种善事!佛...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将不堕恶道,但是不是谁...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都感应得到你的功德,南...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时,谨记这两个字,福报...

佛教:摆放供果时,牢记这 佛教:摆放供果时,牢记这

佛教:摆放供果时,牢记这两个字,功德无量!许多...

佛教:想要摆脱烦恼,做好 佛教:想要摆脱烦恼,做好

佛教:想要摆脱烦恼,做好这三点,烦恼自然消,南...

佛教:给佛供水时,做到这 佛教:给佛供水时,做到这

佛教:给佛供水时,做到这样几点,便能功德无量在...

佛教:生活中千万不要伤害 佛教:生活中千万不要伤害

佛教:生活中千万不要伤害这五种人,折损福报,南...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